第三百零六章 平稳的处置
书迷正在阅读:人在末世,我能联通现实、拒不认亲:重生80带全家逆袭豪门、开局重生太子丹,郭嘉带我复兴大燕、神算崽崽一开播,炸出满屏大佬爹、一婚更比一婚高、军爷宠妻之不擒自来、鉴宝大师、诸天:从小李飞刀始、龙族:路明非不想当夜之城传奇、与狼同眠
这样一暂缓,事情可没有被搁置啊。 其他人该处理的处理,该处罚的处罚。 随后又是四皇子的刺杀谋反案件,大案子一件接着一件。 事情一桩接着一桩,大理寺都忙得转不过来。 丞相又没有被直接革职,在这个忙碌的时间点上,自然是重新拿出来用啊。 其他各部门的报告,还是要继续汇报给丞相的。 对方不批复,很多事情的流程就进行不下去。 所以等到事情快要尘埃落定的时候,皇帝又病重了。 等到皇帝的葬礼过后,摄政王才终于有空,处理丞相的事情。 迟迟不落下的判决,到了现在,还没有给一个准确的数。 万丞相苍老的不成样子,颤颤巍巍的给摄政王上了奏折,祈求能够回到老家。 摄政王想了想,还是准奏了。 给了万丞相一个体面。 万丞相也给了家里的子孙,一个成功离开的理由。 不用摄政王将子孙革职,丞相拿到告老还乡的奏折之后,便对家里人说道:“我的寿险就快要到了,没有很长时间了。 我走了之后,你们就借着守孝,永远的离开京城吧。” “先帝给了我这个体面,你们也要知进退,老家还有几亩薄田,足够你们过很好的日子了。” 至于那位嫁到皇子府的女儿,丞相没有什么话留下来。 “能够在皇子身边,就是她的福气了,没有什么要说的了。” 丞相夫人应该是得到了丞相的嘱咐,在姨娘来问的时候,夫人直接将这句话扔了出来。 姨娘是万如荷的生母,只是万如荷是在丞相夫人膝下长大的。 也是算作正儿八经的丞相府小姐。 当初这个女儿的出嫁,生母做不了决定,如今离开,生母也没有办法说更多的事情。 万丞相估计的不错,他回到老家没有多久,就病逝在宅子里面。 万家的两个公子,全都上书回去奔丧、守孝。 万家的人,在摄政王的手底下,还算是落得了一个体面的退场。 有一些,证据确凿被牵扯进贪污案子的人,万家的人没有再去费心捞人。 他们现在自身难保,从前能够庇佑的人,现在完全庇佑不了了。 也捞不出来了。 这不是银子或者关系的事情,现在摄政王不松手,神仙来了,也救不了相关的人员。 先后牵涉进贪污案和谋反案,越来越多的事情交织在一起。 大理寺只能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处理。 就算是最后案子比较轻的人,也得老老实实蹲在大理寺监牢里面,等着大理寺的人把事情处理完了,再来说。 朝堂初定,在皇帝的大清洗之后,摄政王的处理态度,是不宜见血。 除了先帝已经做好解决方案的,批过的奏章,上面确定是死刑的。 摄政王没有更改。 剩下的事情,摄政王根据律法,酌情处理,主犯之外的人,从轻处理。 原先斩首的,改成流放。 从犯中的流放,改成打板子和蹲监牢。 相对于先帝那杀气腾腾的处决,摄政王的处理方式,见血的次数少了很多。 朝堂上下,总算是送了一口气。 看来太子还是他们熟悉的那个太子。 没有因为生病,没有因为这段时间的沉寂,性格大变。 实在是太好了。 朝廷里面,大臣们见多识广,也是见过世面的。 家里的公子,或者是其他人家的公子哥儿。 原先是多么阳光开朗的一个俊朗少年,但是一旦受了伤,比方说,伤到了腿,以后走路是一瘸一拐的。 病好了之后,性格就慢慢的变了。 在宅子里面,对待下人,是非打即骂。 对他的妻妾更是态度恶劣的要死,整日里在房间里面指桑骂槐。 偶然撞见他的妻妾们,也各个都是惊若寒蝉,脸上是经年累月的恐慌。 无一例外。 就算是没有留下后遗症的人,在受过重伤,卧病期间,情绪也不见得是多么的好。 又有一些常年成年的人,脾气温和的也少见。 除非是有医嘱,不允许动气,周围的人也都是捧着雪人一般的对待他们。 战战兢兢的,久而久之,脾气能够好,才真是有涵养了。 太子这样的行事作风,足够让很多人长长的松一口气了。 没看到那种被幽禁、被夺权的权臣,后来做事都变得有些奇怪了嘛。 摄政王刚出来,就是这样的掌权,事情做到这个程度,没有见更多的血。 众人已经满意的不能再满意了。 这场风波,一直等到夏季之后,才彻底稳定下来。 此时的林望舒,已经是各家的座上宾了。 前期的宴会选择,林望舒也不是来者不拒的。 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几家,去那一家,与之有关联的人家,都会跟着去参加的。 此时的朝堂已经有些安定了,没有什么大事情发生。 安振海也顺势提出了离开的请求。 本来就是为了送妹妹出嫁来的,因为各种事情,滞留在京城,一直到了今天。 现在京城里面,各方都安静了下来,最多的就是宴会上游玩的青年男女们。 其他的,并没有什么需要特意说的事情。 摄政王同意了。 安振海回去的路上,会经过一个地方,那个在前世曾经发生过粮荒的梁州。 前世发生的事情,今生得到了迅速的解决。 追究其原因,是五皇子领着锦衣卫,携带着雷霆万钧之势。 在梁州眼疾手快的,将为首囤积粮食的大户,全都就地处置,并且压着剩余的所有人,将粮食平价卖出。 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面,平息了闹出来的人祸。 在前世里,这边的事情,叠加了其他地方的旱灾。 让前去处理这件事情的六皇子,焦头烂额。 彼时的林望舒也没有多少处理这些事情的经验,只好硬着头皮上。 与府上的幕僚,绞尽脑汁,最后想出了解决方案。 那个时候,是皇帝要考验自己儿子处理问题的能力。 最大的外力,是无法借用的。 皇帝磨刀霍霍就等在外面,如果六皇子真的处理不来,锦衣卫自然会出场。 到了那个时候,就是血色满地的时刻。 林望舒和幕僚等人想出来的主意,确实缓解了当地的粮荒。 只是比起五皇子干脆利落的动作,还是差了一点。